本文转自:人民网-安徽频道
完成63项农业关键增产技术推广和重点科技示范项目,带动数万名农户致富增收;2014年以来实现优质稻谷、小麦等增收60万吨以上,实现增收节支20亿元左右……这些“超级数字”,同滁州市凤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、党支部书记徐德明紧紧联系在一起。为解决农民生产面临的问题,徐德明每年下乡200多天,因为“土里来、土里去”,总是任劳任怨,所以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“老黄牛”。
如今,这头“老黄牛”在凤阳这片黄土地上,已经走了37年。究竟是什么让他坚持37年如一日地做一名“麦田守望者”?
(资料图)
徐德明(中)在大棚里指导农户种植。人民网 周坤摄
徐德明说了一件他10岁时候的故事:那年夏天,生产队分红,徐德明一家七口人,就分到了一瓷盆“出芽麦”。这是一家人半年的口粮,怎么能吃得饱?
“父辈们辛苦劳作却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,这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个‘疙瘩’,所以我一直想着怎样能够多种出粮食,让家人和百姓们吃饱。”徐德明记忆犹新地说到。
于是高考后,徐德明第一选择农校,农校毕业后,第一时间回到家乡。单位、农户家、试验田“三点一线”,就是徐德明每天的生活轨迹。
三天不上田埂,脚底板就痒;只要和农民说话,就浑身自在……为了做出最准确的判断,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实地调研,几乎走遍了凤阳县所有的农田。
从小麦玉米等常规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和病虫害的防治,到每年几十个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,再到新技术推广应用、智慧农业的发展……如今,凤阳县农业现代化迈上新水平,农业科技贡献率、机械化率持续提升,农民增收保持较快增速。
成绩的取得并不是一帆风顺、一蹴而就的。除了刻苦钻研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外,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也是徐德明工作中的一个重点。
“2012年,我们找到了一个小麦新品种‘烟农19’,这个新品种质量好、产量高,但是在引导百姓种植时碰了壁。”徐德明说,受传统观念影响,村民们一开始不愿接受种植新引进的品种。
于是他挨家挨户示范讲解,反复劝说指导,同时加紧在示范田里种植,让村民看到种植收益后,主动参与到的发展中来。“在田里摸爬滚打37年,我知道农民需要什么、土地适合种什么。”徐德明说。
徐德明(右)在田间地头给种植大户介绍农作物情况。人民网 周坤摄
辛勤付出凝结成一项项成果。近年来,徐德明围绕凤阳县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振兴工作实际,主持编制《凤阳县小岗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》《凤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》等50余项,在规划引领下,凤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已达111万亩左右。
“这是大家共同创造的成绩。提升农业发展水平、帮助农户致富增收,是我作为一名农技推广研究员的职责使命,看到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,这一切都值得。”徐德明说。
补足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短板,壮大基层科技人才队伍、培育一批新型农民和乡土专家,实现农旅融合发展……谈及未来,徐德明还有很多畅想。躬耕青山绿水间,这位基层农技人员用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和奋斗,把“平凡”日积月累,蜕变为闪闪发光的“不平凡”,书写出“最美农技人生”。
Copyright@ 2015-2022 南极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联系邮箱:295 911 578@qq.com